科研动态
2022-12-31
【来源】《历史研究》2022年第5期【内容提要】东地中海商业发展和不断发生的外部战争,引发阿拉伯半岛商业中心北移和部落秩序重构。新兴工商阶级在阿拉伯半岛诸多城市崛起,通过吸收外部文明的有益元素,对半岛部落社会秩序进行反思,建立了超越部落社会的阿拉伯新秩序和新的信仰共同体,推动半岛部落组织整体向阿拉伯早期国家转变,由此形成具有混合制特征的邦联实体。在这一过程中,部落嵌入新的国家,成为阿拉伯文明的重要组...
2022-12-27
近日,我所韩志斌教授和博士生马峥嵘在《历史研究》2022年第5期发表题为《从部落社会演进看阿拉伯早期国家形成》的学术论文,全文约2万字。本文是韩志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东部落社会通史研究”阶段性成果。论文指出,东地中海商业发展和不断发生的外部战争,引发阿拉伯半岛商业中心北移和部落秩序重构。新兴工商阶级在阿拉伯半岛诸多城市崛起,该阶级通过吸收外部文明的有益元素,对半岛部落社会秩序进行反...
2022-12-20
【来源】《南亚研究》2022年第4期【内容提要】长期以来,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形成了“三角博弈”的关系。塔利班重掌政权对于周边地区的外溢效应日渐显现,“三角博弈”在内部张力和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呈现新的特征。在美国等外部力量撤出南亚的背景下,塔利班以独立和自主的姿态参与地缘政治博弈,巴基斯坦的地缘环境得到改善。南亚地缘政治和力量对比由此呈现出动态平衡的局面。塔利班的崛起刺激了南亚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
2022-12-15
【来源】《世界历史》2022年第6期【内容提要】北美殖民地早期捕鲸业劳动力多为鲸鱼资源丰富地区的农民,兼职合作捕鲸。早期捕鲸活动为他们带来了大量财富,提升了社会地位。随着欧美市场旺盛,美国捕鲸业规模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提升。美国乡间白人青年、南方黑人和葡裔亚速尔人、佛得角人相继成为捕鲸业的主要劳动力。与此同时,捕鲸业劳动力日趋分化,形成了捕鲸商人、捕鲸经营者和捕鲸手三个等级。捕鲸商人利用捕鲸经营...
2022-12-06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内容提要】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可分为九种类型,即荷兰模式、英国模式、法国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意大利模式、西班牙模式、加拿大模式和日本模式。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数国家人口规模有限;资本始终对工人进行无情的剥削;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始终伴随着暴力,是一个“血与火”的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拥有世界第一的巨大人口...
2022-10-31
【来源】《中东研究》2022年第1期【内容提要】20世纪30~40年代,外高加索的库尔德人作为“特殊移民”被苏联政府强制迁徙至中亚。中亚各加盟共和国对“特殊移民”库尔德人进行了接收和管理。由于政治上受压制,经济上被封闭,库尔德人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赫鲁晓夫执政时期。50年代中期,苏联政府虽然对库尔德人进行了平反,但却不允许他们返回故地。为重归外高加索并恢复民族自治,库尔德人与多方力量展开了博弈,但...
2022-10-30
【来源】《中东研究》2022年第1期【内容提要】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的阿舒拉节仪式作为反对派的重要政治工具,在推翻巴列维王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思想源泉为卡尔巴拉范式,它被以什叶派为国教的萨法维王朝用来获取合法性。在巴列维王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世俗民族主义政策,卡尔巴拉范式被宗教人士用于反对国王。在1978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中,阿舒拉节被反对派从宗教仪式转换成政治抗议仪式,并在革命过程中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2022-10-15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5期【内容提要】1925年,阿里·阿卜杜·拉齐克发表《伊斯兰教与政治权力的基础》一书,对延续上千年的哈里发制度进行了批判。拉齐克认为,被公认为伊斯兰政治制度的哈里发制度与宗教信仰无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只是一位使者,而非国王;伊斯兰教本身也只是一种宗教,而非政治;没有任何一项信仰原则禁止穆斯林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与其他国家合作,也没有任何原则可以阻止他们打破旧的政治制度,...
2022-09-25
【来源】《史学月刊》2022年第9期【内容提要】近代早期,以新朱勒法人及其后裔为主的亚美尼亚人,通过广泛的商业联系,构筑起一张庞大而频密的贸易网络,辐射范围囊括欧洲、地中海、印度洋、东南亚、太平洋诸地区,成为推动早期经济全球化发展与世界贸易体系初创的一支重要商业力量。印度洋是其开展贸易活动的核心区域,通过参与蚕丝、纺织品、硝石等印度洋贸易行业,亚美尼亚人不仅极大地改善了经济境遇和社会地位,而且为促进...
2022-09-01
【来源】《史学集刊》2022年第5期【内容提要】人质危机发生后,伊朗从美国的昔日盟友变成了一个“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和外交产生非同寻常的威胁”的国家。这一认识成为人质危机期间美国制裁伊朗的首要法律依据。在冷战背景下,为向伊朗施压使其释放人质,冻结资产和贸易禁运成为美国对伊朗单边制裁的主要手段。为加强对伊朗制裁的效果,美国要求其欧洲盟友遵守冻结伊朗资产的法令,按照未获通过的联合国法案制裁伊朗。人质危...
2022-08-28
【来源】《国际关系研究》2022年第4期【内容提要】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的中东研究阵营已经成为西方中东研究的中心。在其发展历程中,美国的中东研究学界,得到了美国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以高校科研单位为主体,资助来源多元,专业学会和期刊为平台,不同观点和视角相互争鸣的研究体系。美国中东学界逐渐探索出与学科理论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实现区域研究与学科理论之间的良性互动。总结美国中东研究的发展...
2022-08-20
【来源】《世界民族》2022年第4期【内容提要】族际关系治理是当代俄罗斯作为多民族国家必须面对的重要政治任务。在族际政治与国际政治交融的背景下,由库尔德移民所引发的族际冲突,不仅存在外溢风险,而且对俄罗斯周边地区安全和国际秩序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为消除库尔德移民与其他族裔的冲突,并促进他们在俄罗斯社会的融入适应,本文以阿迪格共和国族际关系为个案,深入探讨了库尔德移民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状况及存在的困境。研...
2022-08-20
【来源】《世界民族》2022年第4期【内容提要】19世纪,印度帕西人在法国、英国、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进入印度时,凭借自身的精湛技艺、经商天赋和优良品格,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通过造船业、纺织业、经理行等途径,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成为印度的精英阶层,对印度乃至整个南亚地区的经济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帕西人积极引进西方教育,并进行了内部管理机构和宗教传统的现代化改革。然而,20世纪以来,帕西人面...
2022-06-30
【来源】《全球史评论》2022年第1期【内容提要】古代波斯诸帝国曾与地中海世界和伊斯兰世界有着密切的互动,但波斯文明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难以在同时代本土历史书写中被呈现,并先后被希腊罗马世界的蛮族观以及波斯的伊斯兰化进程所主导和遮蔽。而口头传统和英雄史诗是保存波斯历史书写和民族意识的独特方式,并构建起了波斯在伊斯兰化前后文明延续性的关键纽带。波斯人对希腊罗马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认知经历了复杂的涵化与适应过程,...
2022-04-20
【来源】《世界民族》2022年第2期【内容提要】亚述人起源于两河流域北部,以聂斯托里派和迦勒底教派信徒为主,是伊拉克最大的基督教少数群体之一。20世纪初,亚述人深受“民族自决原则”和民族主义思潮的鼓舞,以“民族”身份凝聚族群,寻求政治独立和族群共同体自治。伊拉克建国后,亚述人延续其独立活动,与英国殖民政府合作,拒绝承认其公民身份,从而催生了诸如族群认同和宗教认同挑战国家认同、族群认同遭遇国家的暴力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