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15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2期【内容提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撒哈拉问题一直是摩洛哥最为核心的国内政治议程和外交议题。摩洛哥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开展的周边外交是解决撒哈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具体而言,摩洛哥政府通过使用颇具伊斯兰特色的外交路径——宗教外交和经济外交并举,来实现对西撒哈拉地区的长期“事实占领”。研究发现,当摩洛哥同时运用宗教外交与经济外交两大路径时,通过“传教的物化”机制,两者...
-
2022-04-15
【来源】《世界历史》2022年第2期【内容提要】穆罕默德查伊王朝时期,部落是阿富汗重要的社会组织形态,其形式松散但具有独特的内在结构。部落社会形成了体系化的血缘和谱系观念,由此塑造了部落的社会关系,形成了以谱系为界层层裂变、互不统属、相互平等的社会组织。部落集体所有,以家庭占有为主的小土地所有制成为部落社会的物质基础。部落社会具有家庭、宗族、部落乃至部落联盟的层级结构。家庭首领具有绝对权威,其他层级...
-
2022-03-28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2期【内容提要】肯尼思·翁伍卡·迪凯是非洲著名历史学家。他对非洲史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凭借对口述史料的创新运用以及对非洲本土居民历史主体作用的重视,他开创了非洲民族主义史学,有力反击了西方学界“非洲没有历史”的偏见。第二,通过在伊巴丹大学历史系以及尼日利亚历史学会卓有成效的领导工作,迪凯极大地促进了非洲第一批本土历史学家的培养,并开创了伊巴丹历史学派。...
-
2022-03-15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3期【内容提要】塔利班运动在宏观上反映了普什图族的诉求,但其长期存续与微观的部落社会生态息息相关。阿富汗部落社会兼具宗教和世俗两种权威,并以此建构了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阿富汗长期的战乱导致部落社会的秩序解构。以农村的毛拉和迪欧班德派宗教网络为基础的宗教权威,逐渐取代以部落首领为主的世俗权威,成为部落和地方社会的主宰。这构成了塔利班运动兴起的微观社会环境。...
-
2022-02-16
【来源】《世界知识》2022年第4期【内容提要】2022年1月17日,也门胡塞武装使用无人机袭击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造成该国首都阿布扎比机场附近三辆油罐车起火爆炸,造成多人死伤。此次袭击是也门胡塞武装对近期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支持也门政府军行动的报复,也是自2015年阿联酋介入也门内战以来,胡塞武装首次袭击阿联酋本土。2021年12月底,也门政府军将胡塞武装赶出了盛产石油的东南部省份沙卜瓦,并向北推进到胡塞武装控制的...
-
2022-02-15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2期【内容提要】善恶二元对立的宗教哲学思想贯穿于琐罗亚斯德教的整个宗教框架和体系流变。尽管该教一再强调阿胡拉·马兹达的至上和独尊,但与之对立的“恶神”阵营始终存在,形成了神学一元论和哲学二元论依靠共存的宗教哲学思想特征。在从“三世说”到“四时说”的创世神话中,善恶二元也永恒且普遍地存在于整个时空。由此,琐罗亚斯德教的道德论强调人在善恶二元中的选择以及最终将归属于善...
-
2022-01-15
【来源】《安徽史学》2022年第1期【内容提要】美国对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的援助外交在美国对外援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展现了美国对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从惠勒斯军事基地上的博弈到保护石油利益的角逐历程,援助重心也历经经济援助向军事援助的转变。遏制苏联、压制埃及、使用军事基地是美国不断增强对利比亚援助的主要原因。通过援助外交,美国占有惠勒斯军事基地,拥有与苏联对抗的战略平台,开发石油也使得美国石油公司获益颇丰。...
-
2021-12-20
【来源】《南亚东南亚研究》2021年第6期【内容提要】伊斯兰促进会是孟加拉国规模最大、最活跃的伊斯兰政党,该组织起源于1941年成立的印度伊斯兰促进会,以建立一个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础的伊斯兰社会为最终目标。1972年,该组织因为反对孟加拉国独立而被政府取缔。直至1976年孟加拉国宗教政党禁令解除,该组织才重新公开活动。在随后的数次选举中,该组织表现不俗,一度以政治结盟的方式进入权力中心。2009年人民联盟上台后,孟加...
-
2021-12-20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年第6期 【内容提要】摩洛哥进步与社会主义党的产生和发展是西亚北非地区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党历经70多年的曲折发展,经历了从共产党到解放与社会主义党再到进步与社会主义党的转变,逐步发展成为摩洛哥"参政党"。该党在不同时期充分结合本国国情,从内政与外交两大方面对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长远来看,尽管摩洛哥进步与社会主义党的发展深受政治分裂化和党内实用主...
-
2021-12-15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6期【内容提要】属于汉传佛教系统的佛光山人间佛教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展开海外传播,如今在诸多方面已取得斐然成就,特别是在本土化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基于对大洋洲佛光山人间佛教的考察,梳理其在基础设施、内部管理、宗教弘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本土化探索,有助于准确认识和深入理解中国佛教进入西方社会后所发生的文明交往以及逐渐融入西方社会的多重路径,并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人类文...
-
2021-11-30
【来源】《中国穆斯林》2021年第6期【内容提要】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2021年,孟加拉国人口约1.6亿,其中约88%为穆斯林,这使其成为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穆斯林人口第四大国家。与南亚次大陆其他国家的穆斯林一样,孟加拉国穆斯林绝大部分属于逊尼派。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以来,虽然伊斯兰教在孟加拉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国家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领域呈现出鲜明的世俗特...
-
2021-11-23
【来源】《西亚非洲》2021年第6期【内容提要】巴尔干对土耳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曾经深刻影响奥斯曼帝国和现代土耳其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方向。正义与发展党执政后,土耳其开始重新审视巴尔干的历史和地缘价值,将巴尔干作为土耳其外交的重点区域。正发党改变了土耳其在巴尔干以安全为要义、配合西方的传统政策,奉行独立、积极与多维的政策。这一改变缘于地缘政治的变化及土耳其在这一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的不断增强。近年来,土耳...
-
2021-11-23
【来源】《西亚非洲》2021年第6期【内容提要】巴尔干对土耳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曾经深刻影响奥斯曼帝国和现代土耳其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方向。正义与发展党执政后,土耳其开始重新审视巴尔干的历史和地缘价值,将巴尔干作为土耳其外交的重点区域。正发党改变了土耳其在巴尔干以安全为要义、配合西方的传统政策,奉行独立、积极与多维的政策。这一改变缘于地缘政治的变化及土耳其在这一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的不断增强。近年来,土耳...
-
2021-10-10
【来源】《当代世界》2021年第10期【内容提要】阿富汗塔利班(以下简称“阿塔”)能够再度崛起并夺取政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阿富汗国内长期存在的社会冲突以及由此塑造的身份政治。阿塔上台后仍然利用身份政治构筑统治的合法性和社会基础。但是这种固化和缺乏包容性的身份政治将影响阿塔政权的稳定性,并且其他政治力量很可能会与外部力量相勾连,增加阿富汗社会和解与融入国际社会的难度。阅读原
-
2021-09-28
【来源】《西亚非洲》2021年第5期【内容提要】“哈希姆认同”是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属圣裔家族的认同,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具有了宗教认同、政治认同乃至阿拉伯民族主义认同的意涵。1921年外约旦建国后,面临着如何构建国家认同的难题。阿卜杜拉国王借助“哈希姆认同”推动阿拉伯世界尤其是大叙利亚的统一,外约旦的国家认同并非主要关注点。20世纪中后期,约旦对“哈希姆认同”进行新的阐释,即在阿拉伯主义的语境下,强调哈希姆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