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2024-03-30
【来源】《外国问题研究》2024年第1期【内容摘要】公元前2世纪末是帕提亚帝国西扩的极盛时期,也是本都王国在米特里达梯六世领导下开始迅速崛起的时期。米特里达梯六世通过与帕提亚帝国和亚美尼亚王国的联盟关系,获得了来自当时西亚一流强国的资金支持,并得以迅速扩充国力和领土。因此,米特里达梯六世挑战罗马共和国东地中海霸权不应被仅仅看作是本都与罗马之间的战争,而是帕提亚帝国西向经略和罗马共和国东扩政策相碰撞产...
2024-03-16
【来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24年第6期【内容摘要】历史记忆的形塑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波斯帝国历史记忆的发现与重建是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产物,其中既有东方学家释读碑文与考古挖掘的实证研究,也有民族主义驱动下伊朗精英的政治构建与宗教诠释。波斯帝国历史记忆在现代伊朗的发现与重建是通过两个方面完成的:一是解构了中古波斯人的神圣历史观,使《列王纪》中凯扬王朝从“信史”转化为后...
2024-01-19
【来源】《史学月刊》2024年第2期【内容摘要】古代中东是多元文明汇聚、碰撞与融合之地。中东古文明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华夏和中东两大文明体的历史交往也是中东文明演进的动力,由此构成了古代中东多元文明流变和互鉴的宏大全景图。中东不同时期文明的流变主要借助物资和贸易往来、人口迁徙或流动、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传播为杠杆来实现。交往手段包括和平与暴力两种方式。中东文明流变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人类...
2024-01-19
【来源】《史学月刊》2024年第1期【内容摘要】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是大中东古典帝国建构的两种典型秩序。它们以地中海和中东两大地缘板块为基础,以此衍生出不同的经济形态和治理逻辑,从而对大中东的政权构建和历史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阿拉伯半岛作为大中东地区一个相对孤立的地理板块,因受制于贫瘠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结构而使其社会秩序长期被限定在部落体系中,无法内生性地演变为国家体系。于是,两种秩序的冲突,打破...
2024-01-10
【来源】《西亚非洲》2024年第1期,网络首发时间:2024-01-10 14:07:52【内容摘要】全球文明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与实践,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全球文明倡议突出了“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人类共同价值”之要义,而摒弃了西方渲染的“文明中心论”“...
2023-11-27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内容摘要】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只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2023-10-25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内容摘要】非政府组织既是埃及等中东国家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也对社会政治稳定造成严峻挑战。2011年埃及的政局动荡与非政府组织密切相关,如何治理非政府组织成为埃及实现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2013年之后,埃及政府一方面逐步削弱非政府组织的政治性,加强对非政府组织行为的规范,切断其与境外力量的经济联系。非政府组织呈现出“弱国家治理”。另一方面则加强与非...
2023-09-30
【来源】《外国问题研究》2023年第3期【内容摘要】<正>近年来,国家形象成为国内外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最早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博尔丁(K.E.Boulding)认为,国家形象是其本身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总体认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就十分重视国家形象的定位,关注外国政府是如何描绘和塑造中国形象、出于何种目的和立场来书写中国历史、教科书内容是否完整与准确等。这是中国形象认识的体现,尤...
2023-09-28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5期【内容摘要】阿拉伯史学是中东史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独树一帜且自成体系的史学传统,在世界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阿拉伯史学,是伴随着西方文化和思想对阿拉伯社会的冲击而逐渐发展形成的。换言之,它是自觉的阿拉伯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文化对阿拉伯传统文化的强势冲击以及阿拉伯历史的时代转型做出的反应,在史学书写方面的体现。因此,20世纪的阿拉伯史学是20世纪阿拉伯历史的时...
2023-09-28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5期【内容摘要】民族主义史学是20世纪以来阿尔及利亚史学发展的核心内容。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史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尔及利亚本土知识分子对法国殖民统治和民族遗产缺失的反思。早期的民族主义史学书写深受法国殖民官员与东方主义学者对北非历史编撰的影响。随着20世纪20年代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运动的开启,民族主义史学开始进入本土化和繁盛阶段。该时期的书写特征是培养民众历史意识和...
2023-09-15
【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2023年第5期【内容摘要】在复杂的政治、宗教、文化和安全利益背景下,伊朗与阿富汗塔利班关系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对立时期(1996~2001年),伊朗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考量,拒绝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为其对手“北方联盟”提供军事支持,并在2001年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的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二阶段是从“秘密接触”到“有节制的支持”时期(2002~2020年),为应对美国及其...
2023-09-10
【来源】《当代世界》2023年第9期【内容摘要】历经数十年演变,以色列左翼阿拉伯政党已经成为以色列政坛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壮大以色列左翼力量、捍卫以色列阿拉伯群体政治和社会权益、促进巴以和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以色列左翼阿拉伯政党依然面临内部缺乏协调、政治身份尴尬、地域派系垄断和司法权威受限等诸多挑战,其实现更大发展,既需要克服内部政治分歧,也需要应对右翼政治力量的制约。【关键词】以色列...
2023-09-01
【来源】《史学集刊》2023年第5期【内容摘要】在青铜时代的北非地区,国家与部落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重要组织形式,两者之间的交往互动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新王国时期,存在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国家与相邻沙漠中的利比亚部落之间的关系,往往呈现出“冲突模式”与“共存模式”之间的有机转换。究其原因,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地缘格局等,都会成为影响该时期“农耕社会”与“部落群体”之间...
2023-08-31
【来源】《中东研究》2023年第1期【内容摘要】罗马波斯体系是公元1~7世纪中东地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而“地中海大一统国家”和“西亚大一统国家”是古代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主要统治形态和追求目标。由于两大帝国均十分重视环东地中海地区的经营和统治,双方围绕西亚和东地中海地区霸权爆发了持续近700年之久的“罗马波斯战争”。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均具有较明显的普世帝国特征,但二者在帝国统治模式、地方忠诚、族群...
2023-08-28
【来源】《西亚非洲》2023年第5期【内容摘要】“文明使命”是欧洲殖民帝国广泛推行的一项殖民理论、话语和意识形态,是除了军事征服和政治统治之外的一套殖民手段和道德修辞。19世纪,法国通过塑造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的二元对立关系,对阿尔及利亚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族际关系、教育模式和政治制度实施了全面的所谓“文明化”改造。“文明使命”的推行不仅打破了阿尔及利亚传统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