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教师
王铁铮

王铁铮,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中东学会顾问。曾任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涉及中东通史、地区史、国别史、中东国家现代化运动、当代中东社会思潮、沙特阿拉伯综合研究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以及其他国家级项目6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含主编和参编);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月刊》、《光明日报》理论版、《西亚非洲》、《西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培养毕业博士生35人,硕士生38人。


一、主要著作(含独著和合著)

1、《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8卷本),商务印书馆出版2022年版。

2、《变化的中东部落与国家》(译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3、《全球化与当代中东社会思潮》,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4、《中东史》,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2022年修订版。

5、《世界现代化历程·中东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2015年版。

6.《中东国家通史·约旦卷》,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7、《阿拉伯国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024年第二版。

8、《中东国家通史·沙特阿拉伯卷》,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9、《简明西亚北非(中东)百科全书》(编委之一和主要撰稿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中东热点问题的历史探索:世俗与宗教》(主要参加者),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阿拉伯国家简史》(第二作者),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沙特阿拉伯的国家与政治》,三秦出版社1997年版。

13、《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主要参加者),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动荡的中东》,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5、《中东国家和中东问题》(第二作者),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二、主要论文

1、《文明交往论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摈弃于突破》,《西亚非洲》2024年第1期。

2、《中东国家现代化实践及历史反思》,《历史研究》2023年第2期。

3、《沙特阿拉伯社会转型中的精英集团与王权政治》(第二作者),《西亚非洲》2022年第2期。

4、《关于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西亚非洲》2021年第1期。

5、《非洲阿拉伯民族国家构建中的部落因素》,《光明日报》理论部2021.1.18。

6、《古代北非多元文明的流变及其特色》,《光明日报》理论版2020.6.1。

7、《前伊斯兰教时期基督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史学月刊》2019年第3期。

8、《伊斯兰革命卫队与伊朗政治发展》(第二作者),《西亚非洲》2019年第6期。

9、《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光明日报》理论版2018.7.2。

10、《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及其特点》,《光明日报》理论版2016.7.6。

11、《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光明日报》理论版2014.10.29。

12、《从犹太复国主义到后犹太复国主义》,《世界历史》2012年第2期。

13.《现代沙特阿拉伯的奠基者:伊本沙特政治活动探讨》,《西亚非州》1989年第3期。

14、《叙利亚工业发展道路初探》,《西亚非洲》1985年第5期。

15、《论中东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西亚非洲》 1991年第6期。

16、《沙特乌里玛阶层及宗教组织》,《西亚非洲》 1993年第4期。

17、《彭树智与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作者),《世界历史》1995年第3期。

18、.《论沙特阿拉伯的政教联盟》,《西亚非洲》 1995年第4期。

19、《浅析九十年代沙特王国的伊斯兰潮》,《西亚非洲》 1996年第6期。

20、《沙特阿拉伯的政治与宗教反对派》,《西亚非洲资料》1996年第1期。

21、《透视海湾战后中东格局演变的指南—读〈海湾战争后的中东格局〉》,《西亚非洲》,1997年第1期。

22、《试探沙特王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世界历史》1998年第4期。

23、《历史上的中阿文明交往》,《西北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

24、《中阿关系的演变与发展》,《西北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

25、《战后中东社会思潮的演变及特点》,《西亚非洲》 2005年第3期。

26、《后犹太复国主义评析》,《西亚非洲》 2006年第2期。

27、《犹太复国主义与以阿关系》,《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8、《关于中东国家现代化问题的思考》,《西亚非洲》 2007年第2期。

29、《伊斯兰教与中东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点》,《西亚非洲》2008年第12期。

30、《后冷战时代阿拉伯君主制和王权的走向》,《西亚非洲》2009年12期。

31、《新中国60年的中东历史研究》,《西亚非洲》2010年第4期。

32、《伊斯兰中间主义与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宗教哲学》(台湾)2011年夏季号。

33、《沙特阿拉伯改革图存》,《中国改革》,2011年第6期。

34、《后冷战时代的伊斯兰潮与中东政治》,《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35、《论论中东国家的现代化》,《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36、《沙特阿拉伯的政治体制及其变革》,《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37、《也门内战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38、《海湾战后中东政治格局探讨》,《西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39、《海湾国家贸易发展剖析》,《西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40、《波斯湾地区的劳工与劳务合作》,《西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41、《战后沙特阿拉伯与美国的关系》,《西北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42、《奥妙与玄机:加沙单边行动计划的背后》,《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43、《中东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阶段》,《中东研究》2008年第1期。

44、《中东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难题》,《中东研究》2008年第2期。

45、《伊斯兰教改革运动与现代化》,《中东研究》1991年总第26期。

46、《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中东研究》1990年总第25期。

47、《瓦哈比派与早期的沙特国家》,《中东研究》1989年总第24期。

48、《沙特阿拉伯伊赫万运动的兴衰》,《中东研究》1988年总第23期。

49、《从炸弹事件——探索沙特》,《世界知识》2003年第23期。

50、《石油价格的演变》,《现代经济译丛》1985年第4期。

51、《新思潮:伊斯兰中间主义》,《南方》2010年第7期。

52、《“九一一”事件与沙特阿拉伯的反应》,《中东研究》2001年总第37期。

53、《沙特选择“冷处理”》,《世界知识》2001年第21期。

54、《沙特阿拉伯的社会变化》,《阿拉伯世界》1983年第2期。

55、《沙特阿拉伯:“变数”与“恒数”》,《中东研究》2011年第1期。

59、《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政策和国内政策》,《中东资料编译》1982年第1期。

60、《中国伊斯兰文化在当代中阿文明对话中的价值和意义》(论文集),2011年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第四次中阿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三、科研获奖

1、《以文明交往论为特色的世界史研究生培养模式》(排名第二),获2024年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世界现代化历程》(第二作者),获2013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3、《中东史》(第二作者),获2011年陕西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4、《中东国家通史》13卷本(第二作者),获2009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5、《阿拉伯国家史》(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第二作者),获2005年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6、《阿拉伯国家简史》(第二作者),获1994年陕西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7、《沙特阿拉伯的国家与政治》,获2001年陕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8、《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8卷),获2025年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

9、《全球化与当代中东社会思潮》(著作),获2015年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0、《全球化和中东社会思潮研究》(系列论文),获2007年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1、《沙特阿拉伯的国家与政治》(系列论文),获1999年陕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